露营急救手册:外伤、中毒、迷路等突发情况处理知识
2025-05-30 阅读:47
轻微擦伤:用流动的干净清水冲洗伤口,去除泥沙等异物,然后涂抹碘伏消毒,最后贴上创可贴。避免使用唾液、泥土等非清洁物品处理伤口,以防感染。
大量出血:立即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,用干净的纱布、毛巾或衣物按压在伤口上,施加持续压力。若出血仍不止,可在伤口近心端(靠近心脏的一端)用绷带、布条等进行加压包扎,但要注意每隔 15 - 20 分钟放松 1 - 2 分钟,防止肢体缺血坏死。同时,尽快寻求医疗救助。
判断骨折:受伤部位出现疼痛、肿胀、畸形、活动受限等症状,可能发生了骨折。在不确定是否骨折时,切勿随意移动伤者。
临时固定:就地取材,使用树枝、木板、书本等作为夹板,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。用布条或绷带将夹板固定在骨折肢体上,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。若没有夹板,可将受伤肢体与健康肢体捆绑固定。固定后,尽量减少伤者移动,等待专业救援。
紧急处理: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,将受伤部位抬高,高于心脏水平,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肿胀。在伤后 24 - 48 小时内,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,每次 15 - 20 分钟,间隔 1 - 2 小时,可收缩血管,减少出血和肿胀。48 小时后,改为热敷,促进血液循环,加速恢复。
症状判断:食用食物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,可能是食物中毒。
处理方法: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,尽量催吐。可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然后用手指、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,反复进行,直到胃内容物吐净。同时,保留剩余食物样本,方便后续检测。若症状严重,如出现昏迷、呼吸困难等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让患者保持侧卧位,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。
识别与预防:出发前了解常见有毒植物(如毒蘑菇、曼陀罗、毒漆树等)的特征,避免接触和食用不认识的植物。
中毒处理:若不慎接触或误食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或催吐。对于皮肤接触导致的过敏反应,如红肿、瘙痒,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缓解症状;误食后出现严重不适,需尽快送往医院,途中尽量保持患者安静,减少毒素吸收。
冷静应对:被毒蛇咬伤后,保持冷静,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毒素快速扩散。尽量记住蛇的特征(颜色、花纹、大小等),有助于医生选择正确的抗蛇毒血清。
紧急处理:立即用干净的布条或绷带在伤口近心端 5 - 10 厘米处结扎,每隔 15 - 20 分钟放松 1 - 2 分钟,防止肢体缺血坏死。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,去除表面毒液。不要用嘴吸毒液、切开伤口或在伤口处涂抹酒精等刺激性物质。处理后,尽快前往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。
声音信号:使用哨子有规律地发出三短三长三短(SOS)的求救信号,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次。
光线信号:夜间用手电筒、头灯等光源,按照 SOS 模式闪烁;白天可用镜子、金属物品反射阳光,引起他人注意。
烟雾信号:在安全的情况下,点燃潮湿的树枝、树叶等产生浓烟,但要确保周围无易燃物,避免引发火灾。烟雾颜色越浓越好,便于远处观察。
症状表现:在高温环境下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体温升高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昏迷。
急救措施: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、颈部、腋窝等大动脉处,帮助降温。让患者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,如淡盐水、绿豆汤等。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,需及时送医。
预防与识别:在寒冷环境中,若出现寒战、意识模糊、行动迟缓、言语不清等症状,可能是低温症。
急救方法: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温暖的地方,更换潮湿的衣物,用毛毯、睡袋等包裹身体保暖。可让患者饮用温热的糖水,但避免饮酒和喝过热的饮料。若患者失去意识,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并尽快送医。